校园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转发新闻网栏目 - 校园看点 - 学生天地

【别样征途】90后眼中的农高会

  【编者按】为更好建设学生“第二课堂”,展现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书写当代青年学子奉献农业、胸怀天下的情怀,党委宣传部对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进行整改,拟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叽喳寝室等栏目。敬请广大同学关注这片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来到杨凌国际会展中心,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难发现作为社会中最具有活力的群体——90后的身影,他们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亦在分享着关于本届农高会的感受。

  名副其实的农业盛会

  7日下午的杨凌,抬头望去,满布乌云,与灰蒙蒙天气截然相反的,是农高会展馆内外万人空巷的盛况。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不难发现年轻的身影,他们或结伴而游,不时交谈;或信步不语,四处观望……还有些显然已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手中提着或多或少的商品,脸上写着别无二致的满足。

  来自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韦思杰是第一次来到农高会现场。对于本届农高会的感受,“喜出望外”,他激动得只说道,“原来一直对农高会的定位是‘规模很大的农产品展销会’,来到现场之后才发现这儿不仅仅有很多新奇的农产品和精美的手工艺品,还有前所未闻的农业高新技术,实在是大开眼界。”其言语之间,满是热情。

  同样是初次参观,我校风景园林学院园林1802班的李偲源同学对于此次农高会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得。对于农高会“中国农业奥林匹克盛会”的称号,她向往已久,而在游览完四个展馆过后,更是感叹,“不虚此行”。关于在农高会上的种种见闻,她饶有兴致地向记者娓娓道来:“由各种农产品拼摆成的艺术造型非常新颖,比如苹果摆成宝塔状,猕猴桃堆成巨型猕猴桃……很是吸引眼球。”“感觉农民已经不是单纯的体力人群了,他们已经在运用知识和技术改变着这个世界。” “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国外的农业工作者来交流学习农业技术呢,为祖国的农业发展深感自豪,也相信我国一定引领世界农业发展!” 整个接受采访的过程,好似在向她的朋友讲述关于农高会的故事。最后,她还向记者表达了希望以后能作为一名志愿者参加下一届农高会的愿望,其对农高会的喜爱可谓是溢于言表。

  提升自我的机遇

  除过作为一名怀着好奇或者期待心理而来的游客,90后在农高会,还有着别的身份。他们之中,有或专职或兼职的展商,还有前来寻找灵感的记者。而更多的,是为农高会做着各项服务的志愿者以及工作人员。农高会对于他们而言,不仅仅只是视觉与味觉上的体验,还有着更为深层的意义。

  A馆二层某展位前,一名衣着正装的女子正热情地向来往的人群推销着一款源于台湾的手工皂。她一边流利地做着产品介绍,一边耐心地回答着顾客的各种问题,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她来自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名叫王哲,对于农高会的各色展品她表示兴趣一般,而农高会带来的兼职机会则情有独钟。“已经连续两年在农高会做兼职了,工资多少其实无所谓,主要是借这次机会想锻炼自己,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自我感觉挺成功吧,短短两个小时就有五千多的交易额呢。”王哲指着面前已近告罄的手工皂,有些自豪地说道。

  陕西科技大学的大三学生庞玮昱与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大一新生贺梅则是在学校的组织下报名成为了农高会的工作人员。对于此次经历,他们一致表示:农高会果然名不虚传,来此可谓是大饱眼福,而自己的工作虽然有些单调也比较辛苦,但每天觉得下来都觉得很充实,尤其是当为来往的游客提供帮助后,内心便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

  在国际农业合作展馆日本商品展台中,我校机电学院的大三学生周万鑫正在给来往参观者介绍。他向记者表示:进入大学以来时常受到大家的关照,本次农高会毫不犹疑地报名了志愿者,希望借此机会将爱心传递下去。此外,他还会在工作闲余去农业机械展区看看,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而他的搭档——来自我校外语系的大四学生范紫珺正忙于与三位日本客商交流,其得心应手的神情配着一口流利的日语,俨然一副专业解说员模样。

  在整个会场,随处可见一道蓝白色的风景线——那是衣着志愿服的青年志愿者。记者每每问及其感受,总能得到诸如“充实”、“学到了很多”等大同小异的回答。倘若对此加以总结,那么“农高会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一语大概很是贴切。

  有待完善的高新技术博览会

  虽然农高会得到了很多认可和好评,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90后群体正值兼具敏锐的洞察力和敢言精神的青春年华,对于农高会存在的问题,他们往往有着独到而中肯的见解。

  一位在展馆内负责指路的学生志愿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少数参观者随手乱丢垃圾,加之主办方并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展馆内部分区域卫生很差。

  而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的张春超同学对农高会有着很具深度的认识。他说:“此次二度参观农高会,我发现了一个往届农高会便有不合理现象,相当比例的展商不过是在推销传统的农产品,而非是显示真正的农业高新技术。会场的氛围像是赶集,并不容易让人联想到‘博览会’。”

  所谓金无足赤,因为某些原因,农高会确实存在一些或显眼或隐蔽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又所谓瑕不掩瑜。尽管90后群体指出了一些不足,但整体上看,他们对本届农高会依然是持着肯定的态度。

  诚然,90后眼中的农高会,并非停留于“我国农业高新科技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大型综合展会”的名声。农高会在他们眼中是别具色彩的,有着很多特殊的意义。他们或许微不足道,却也发在发散着自己那份热度,为农高会注入了新鲜血液。相信有了他们的参与奉献,农高会定会越办越好,我国农业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作者: 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法学1701武鑫

  生命学院 生物类1707李雪

  食品质量与工程学院 食安1803王灏然

  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园林1802马维源

编辑:李雪

编辑:李雪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