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图书馆大叔
在做导游的时候就知道,开云集团·(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的图书馆是个可以“炫耀”的资本。郭沫若先生亲笔题词,这份殊荣不是谁都可以拥有的:一种文化的积淀在时间里发酵,弥漫的都是醇香。
还记得杨福家教授来学校作报告会时曾说,衡量一个大学的学术氛围,请看一下这个学校的图书馆和实验室。说起来惭愧,这么长时间,我都还不能将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如数家珍地描述。忙什么了?问一下自己,挺茫然。似乎大一时面对着一排排书架的兴奋感已经不知从何时开始消弭,不过每星期仍会去转转,而且明显地感觉图书馆里也有了占座的压力!
最近不知为什么,每次出来的时候电子报警器都会响一下,自然免不了一阵翻包倒书的搜索。一次将书放到桌子上,旁边的一位大叔拿起来看了一眼说:你这是写的篆书?看我点头,他有点迟疑:“我觉得这个写得不太对,有笔吗……”然后他就在我的书上写起了小篆。大叔的字意外地漂亮,他颇为自豪地开始讲起中国的书法字体特点。
难道真的是“处幽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我不禁想起好几次在图书馆里看到大叔们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记得李开复曾经说过:平时的读书、随便的交谈、路上的见闻、点滴的资料以及听广播看电视的心得体会,一时似乎没有什么用,但实际上却有极大的价值,即使许多零碎的东西不是每次都能触发你的灵感,但当它们积累起来,你就会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成功的道理很简单,贵在一种信念融入的坚持。
不禁又想起通知大家去听报告会时,感觉自己就像在唱独角戏。许多人问的第一句话都是:他是干什么的啊?有点无奈。不可否认,现在这个社会上“名人效应”的确存在,但是许多人他们在自己的行业做着贡献,并非“默默无闻”,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或者说“忙碌”得忘记了去了解。怎样来解释一场报告会的存在,只能说凡是存在的必是合理的。“不请自来”的不是报告会的主讲人那是营销人员,每一场报告会背后都隐藏着为你的成长积蓄财富的美好初衷。有同学抱怨“这里的信息太闭塞”,可是当信息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有珍惜吗?有什么比名人声情并茂的讲演和自我魅力的影响让我们记得更深刻?名人之所以能被称为名人,毕竟有他的过人之处。
记得高强说过:我们要敢于尝试,但是我们要低成本的失败。这句话看似矛盾,但是看一下我们的“华人榜样”,孤注一掷的成功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在不停地积蓄,去汲取别人的经验,待到春风得意马蹄疾时,一切显得那样顺其自然。与其在黑暗中自己摸索,倒不如试试别人成功的方法,或许有效也说不定:创新也是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之上的。读书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听一场报告会也许会帮助我们的反思和寻找方向,……毕竟,人都是容易囿于封闭的圈子。也许我们可以试着真正去听一场报告会吧,要知道制度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改变我们的行动,却不能束缚我们的思想。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还没有进过学校的图书馆,那似乎有点可悲了。那么明天开始去转转吧,也许你也会发现我们“可爱”的大叔们正忙着看书呢?
责任编辑: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