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转发新闻网栏目 - 校园看点 - 学生天地

大学生生活之我见

——有感于报道《被各种活动耗尽的大学生活》

  各种社团的风生水起是大学的一大特色,加入哪个社团、学生组织几乎是每个大学生进校伊始就开始思量的重大问题。大学四年,被活动填满的时间表换回的是抽屉里躺着的一摞证书和奖状,然而往往到期末考试前才猛然发现,自己先前制定的学习计划全泡了汤,每天都在不停地忙,却又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1月28日,《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报道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报道题为《被各种活动耗尽的大学生活》,探讨了许多大学生“被活动”的现象。那么,对于中青报的这篇文章,我校学子又有哪些一家之言呢?

别让大学生活被各种活动耗尽


  进入大学以来,每个人对大学生活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感想。我想,“身心俱疲”这四个字可以被用来形容这种感受。

  大学中有数不清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正如文中的学术讲座,各类文艺比赛,志愿服务,以及各类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这样,大多数本来可以用作学习的时间就被占用了,学习问题值得担忧。其实,我们开始选择这些参加这些活动的原因往往很简单,首先是锻炼自己。高中三年,我们抛弃了所有的课外活动,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一件事上,那就是高考。所以,在大学利用课余时间尽力多参加集体活动,使自己的与人交往的能力,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有所提高,这是很多同学的想法。其次便是想好好玩一下。高考以其不可动摇的影响力剥夺了大多数同学在高中三年玩的权利,如今终于考上大学了,不痛痛快快的玩一下,岂不是对不起大家?

  然而,事情不会总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进行。当我们奔波于各种活动之间的时候,疲惫的我们唯一可以休息的地方是宿舍。所以,一回到宿舍便倒头大睡,从睡眠中得到片刻的安宁。再者,每一个活动从开始策划,到彻底结束,都会耗费参与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大一新生什么都不懂,刚进校都奔着新鲜去了,学长学姐们的建议也未必能听得进去,什么活动都参加,什么活动都想干好。可是到头来学期结束的时候,发现自己一事无成,学习也丢在了一边。想一想,要是挂科了,怎样回去面对江东父老啊?

  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虽然大学里的活动确实很多,也都很吸引人,但是,毕竟个人的能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最好三思而后行;并且,在活动结束后,要静下心来,迅速回到自己的学习上来。

  因为,在大学里,“学习才是硬道理,成绩才是硬道理!”

  (观点:学习为主活动为辅,不要让活动占据太多的学习时间,不然就“无颜面见江东父老”,这也是相当多同学的看法吧!)


在经历中成长

  与高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的氛围不同,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和学生会工作在吸引了很多人注意的同时,也在吸引着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大家都知道,大学是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在大学我们要学会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转变为“耳听四路,眼观八方”的社会人,交际能力、办事能力是让社会接纳我们这群初出茅庐的小辈的重要砝码。所以,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儿往一处使,目标明确直指社团和学生会,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就是为了能得到锻炼的机会,为步入社会预热。还记得大一上学期学生会和社团招新时的壮观场面,那真叫“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就差“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了。

  过五关斩六将地进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社团和学生会,正期待着大显身手,尽展宏伟蓝图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在忙碌中不知不觉变成了这番模样:我们在例会中认识了这个同学是这个学院这个专业的,然后在上网聊天的时候我们的QQ名单里又加入了新的成员;品种齐全的活动包括运动会和报告会,运动会可以用“百家争鸣”来形容,不大的运动场上这边铅球那边标杆,还有满校园随处可见的长跑运动员;中午如果偶尔失眠的话可以到篮球场上免费观看篮球赛事,虽说比不上NBA精彩但肯定比中国男足振奋人心;对篮球没兴趣的话也可以趁机评比一下哪个学院的帅哥美女多,有时间最好能认识一下,顺便留个联系方式,有空打电话,没事发短信,也算是不错的业余生活。至于各种各样的报告会则有时是我们燃起高昂斗志洗心革面的催化剂,有时也可以是我们补充睡眠的摇篮曲。学习的主导地位已经被完全颠覆,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偶尔见到披星戴月早起晚归的同学着实激动,能继续保持高中时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实属鲜见,但若仔细一问,人家十有八九是去网吧。到快要考试的时候,昔日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的自习室一下子大受欢迎,看着每个自习室满满当当的样子突然觉得原来学校里有这么多人啊,怎么以前都没见过呢?

  迈入大学,好奇的我们不停地探索着这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没有赶鸭子上架的高中老师,远离了批评怒骂并且恨铁不成钢的父母,没有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惨烈的高考。大学给予了我们一切的权利,包括堕落的权利。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主动权全部交托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我们了解了很多的东西,也明白了很多东西,知道未来很远又很近,看着学有所成的大四的学长和学姐们想想自己的四年的大学生活也不过是转瞬即逝,我们的青春又有多少可以拿来迷茫、徘徊。

  当我们发现活动和学习在时间和精力上存在某种难以平衡的矛盾时,我们一直在努力平衡这台天平,希望两者保持一个和谐的状态。但事实上这样的状态是一个理想,是一条只能无限趋近但永远不会重合的渐近线。只有认清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才能做出把筹码压在哪一边的决定,然后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我们就是在这样渐渐地成长着,有时迷茫,有时困惑,但这似乎都是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只不过,要尽可能地缩短这样的迷茫时期,尽快做出自己的选择毕竟青春实在太过短暂,不要给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才好。

  (观点:社团活动跟学习之间的确存在难以平衡的问题,但是社团活动是让我们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给自己以明确的定位并且坚定地走下去,才能让大学生活多些经历,少些遗憾。)


让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大学——儿时的我们向往的殿堂,中学的我们追求的梦想。然而只有上了大学,才发现与以前的想象大不一样。

  新生初来乍到,只要在校园走一圈就会收到一沓各种各样的传单,各具特色的社团、协会不禁让高中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我们眼前一亮。于是,自己喜欢的,学姐学长推荐的,同学们都报的,在这些社团的招新表上一鼓作气都填上了自己的信息。接踵而来的一个个“恭喜你加入……”的短信又让你激动不已。真正加入其中之后才体会到,这一个个的高兴与惊喜都需要时间与精力的付出,这也就造成了那被各种活动耗尽的大学生活。

  其实,这一种种尝试正是我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必经过程。只有切身经历了,体验了,我们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的喜好与适合的活动类型。感谢他们吧,是他们放射出的一道道迷人的光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舞台。

  当你抱怨做完一件事下一秒永远有另一件事情在等着你的时候,你应该感慨生活的充实;当你马不停蹄地奔向所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时,你应该庆幸自己拥有这样的条件是多么幸运。
没有太多的学习时间也许是必然,但仔细回想,繁忙的生活确有不少收获。

  学生会的工作尽管琐碎,却能教给我们耐心和细致;丰富多彩的名家讲座,让我们获得精神上的富足;不同社团的社会实践,让我们早早开始认识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不同的社会现象,锻炼动手能力;各种歌唱比赛、运动会等文体活动让我们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同义工、志愿者活动尽管劳累,却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回馈社会。
现如今,大学很多活动都会集中在周末。我们平时沉浸在书本中,周末忙碌于大小的活动间,生活才会如此繁忙。然而,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社团活动,我们的生活便是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那将会多么贫乏!

  作为当今社会的大学生,适应环境似乎已是一种必备的能力,要在认识与了解自我的基础上逐步设计自己,做自己时间与空间的主人。大学中众多的活动是面向全体同学的,来自西面八方的同学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与奋斗目标,在茫然的新学期过后应该从参加的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适合的活动,放弃一些自认为没有付出必要的社团。要试着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学会利用人力资源。要与会对一些请求说“不”,因为大学生活没有中学那样统一,每个人都会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努力;但必要的时候也要有牺牲自己时间去帮助他人的胸襟,只有这样,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有人乐意伸出援手。

  总而言之,要做平凡却也独特的自己,要因“我是我”而被别人称赞。要学会选择,知道放弃也是一种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让自己喜欢的事为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而不是痛苦与折磨。生活不是梦境,没有山重水复何来柳暗花明?

  当人们踏着一个个石砌台阶去参观膜拜山顶上一块用同样材质雕刻的石雕时,被踩在脚下的石阶愤愤不平:“同样是石头,为什么人们要踩着我去膜拜你呢?”石雕感叹道:“因为你只挨了四刀,而我却经过了千刀万剐。”

  (观点:千锤百炼出深山,繁忙的生活必然有收获做自己喜欢的事,做适合自己的事,山重水复之后必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到来。)

责任编辑:徐海